5.某中学校长接受采访时认为,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更多地重视知识教育和智能开发,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让孩子进行家务劳动,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等。繁重的学习负担和课外学习班充斥他们稚嫩的童年时代和快乐的少年时代,他们成为了学习的工具。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不良表现,不懂得如何教育,视给孩子提供良好学习和生活条件为己任。某高校教授撰文指出,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规律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缺一不可,而德育在其中起主导因素。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的讲演中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或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一个人学业的不足并不会深远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出现问题,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 他说,他从教20多年来目睹了学生的道德滑坡状况。他分析认为,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战场,而教育无论怎么改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念已根深蒂固,这种“应试教育”导致大部分学校片面指向学生的分数,出现严重的“重智轻德”倾向,学生也就随之有这样的观念。与学生道德认识关系密切的包含校风、班风、校园文化、校园人际关系等内在的校园精神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往往是不经意而持久的。
6.******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美好社会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湖南邵阳大祥区板桥乡渡兴中学刘义志建议:农村基层组织应在管理机制上督促家长,关注留守儿童的道德建设,与家长签订儿童道德建设责任状,实行预警机制和失范追究制,并可通过引导和激活退休教师队伍等社会力量设立“社会保姆”预防留守儿童道德滑坡。基层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并划拨一项经费供下属学校开展关于留守孩子的德育课题研究。各中小学校应当设立农村留守孩子的专门档案,针对不同特点分类管理,教师应与外出打工家长及其代管人经常保持联系,并建立成长记录卡,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7.一位教育专家撰文指出,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家庭质量,是培养未成年人社会公德的最好方法,父母在孩子要求提高消费时不应当一味满足,脱离现实条件就应当回绝。孩子在学校被打,家长要有正确的处理方法,告诉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如果确实受了伤害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师,服从教师管理。即使孩子讲一句假话也要追究,并明确告诉孩子这是道德的大忌。不要限制和随意侵犯孩子的正当权利,要教育孩子有社会主义利益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善恶观、荣辱观;保持严肃的生活态度;全力支持学校的政治思想和美德的教育工作。父母应该特别重视以身作则,自觉做孩子公德的榜样,而不是“反面教材”,否则不守公德的孩子就是不守公德的父母的“翻版”。作为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讲美文让孩子懂一些社会公德准则,指导孩子的具体行为。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具体行动中形成良好道德。购物时与孩子一起排队,可以培养孩子的公共秩序意识;遇到乞讨的人让孩子给一枚硬币,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在图书馆提醒孩子轻声慢步,可以让孩子学会体贴他人;引导孩子向主动让座位的阿姨说声谢谢,可以教会孩子懂得感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孩子做出这些举动时父母应当及时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从小树立起公德意识,成为文明的现代小公民。学校及教师,不仅要完成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更要注意对适龄学生进行完整健全的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