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材料:
1.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每年能有七八十人考上清华北大,成绩很好的张图就在 这所学校就读,可他不是北京户口,连在北京参加高考的资格都没有。已经与丈夫离婚、具有美国国籍的母亲为张图提供了援助,他很快能以美国公民身份参加“美国高考”。更奇妙的是,孩子变成美国人后,马上能在北京参加高考了——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可持“外侨居留证”直接报名参加中国高考,还可以享受 10 分的优惠政策。 如果张图办下美国护照,再回来办个 “外侨居留证”,刚好赶得上北京2014 年高考报名 ! 这在网上引起了热议,也充分说明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看重,尤其是对异地高考问题的关注。
经过千呼万唤,北京、上海、广东等流动人口最多、最受社会关注的省份,终于赶在 2012 年年底之前,公布费时近一年制定的异地高考方案。三地门槛之高,引起了社会广泛争议。
2.北京的方案只是过渡政策,即使符合较为严格条件的随迁子女,也只能在北京参加中职、高职考试,尚未有放开本科招考的方案;上海则延续了一贯与居住证挂钩的思路,只有符合A 类居住证的随迁子女,才可就地考取本科,其他类型的居住证,只能报考高职;广东则实行渐进式改革,逐步放开,到 2016 年允许随迁子女就地高考。
曾经三次上书国务院,呼吁放开异地高考的宪法学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认为,随迁子女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和入学机会,异地高考条件不能过于苛刻,北上广等地随迁子女数量巨大,或可设置一定的门槛,但不宜过高。而北上广目前的方案,尤其是上海、北京,对家长设置了过高的门槛,将大部分随迁子女拒之门外,这违背了异地高考原有的公平性。
长期致力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研究的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则表示,在京沪广等地,保障随迁子女的入学机会与保障户籍学生升学考试权利之间,存在着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的“两难”困境。
“透过强烈的就地高考的民意诉求,我们已经看到,家长们不仅仅是简单地追求平等的权利,更重要的是想分享京沪等地优厚的名校入学机会。门槛过高,则无法保障随迁子女入学机会,不利于机会公平;但门槛太低,则会导致大量高考移民涌入,通过异地高考来分享名校的入学机会,这是以一种新的不平等代替另一种不平等。”曾写作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研究》一书的李立峰认为。
3.教育学博士范先佐告诉记者,异地高考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包括政府、当地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利益的博弈影响到制度设计以及异地高考的门槛。
范先佐表示,在现行户籍制度和分省定额录取的高考招生体制下,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还是高校尤其是名校的招生录取指标均与户籍挂钩。北上广津等地随迁子女数量巨大,占学龄人口的比例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他们希望放开异地高考的诉求,势必影响到户籍人口的既得利益,引起户籍人口的抵触和担忧。
记者综合有关媒体数据发现,除广东三本以上录取率略高于 30%之外,京津沪三地的 二本以上录取率均超过 50%,甚至有城市达到 70%,远远高于其他省份。而四地随迁子女数量巨大,所占比例也较大,北京和上海均超过40%,广东超过 20%,天津也接近 20%。 “如果完全放开异地高考,即便中央能够协调部分招生录取指标,四地想要保持这么高的录取率根本不可能。这就会损害到当地户籍考生的既得利益。”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专家表示。
在北京、上海等地,由异地高考所引发的部分户籍人士与非户籍人士的利益博弈呈公开化态势。2012 年 10 月中下旬,争取异地高考权利的非京籍家长,与反对开放异地高考的京籍人士一度在北京市教委信访室发生拉扯。在上海,同样也发生过类似的情景。
10 年前,杨琪 (化名)和老公从黑龙江来到北京打拼,拥有合法稳定职业,2004 年开始纳税、缴纳社会保险,随后又办下工作居住证,买房安家,在北京扎根。为了不让儿子成为留守儿童,杨琪一直把儿子带在身边,儿子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北京就读,拥有完整的学籍和就读经历。“本以为像我们这种情况,够得上异地高考的门槛。”杨琪说, “没想到,北京的方案出来,一点口子都没开,太令人失望了。”这也意味着,杨琪不得不辞职,带着正在读高三的儿子,回到老家黑龙江参加高考。像这样在北京打工的人群不仅仅是杨琪一家,对北京生活渴望却又因此止步的也不仅仅是此一例。
张千帆认为,像杨琪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要靠高门槛来消除高考移民以及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可以维护当地户籍考生的既得利益,但无疑伤害了随迁子女的权力和利益。
4.记者从北京、广东等地教育部门获悉,由于教育资源准备不足,再加上建设周期较长,使得两地根本不可能马上全面放开异地高考。据广东省统计,如不设准入条件,每年将有超过 20 万的随迁子女进入高中阶段就读。而且,由于随迁子女80%以上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按现有学生测算,仅珠三角地区将至少要增加 200 多所初中和高中,新增学校所需的土地、师资、投入等,广东在短期内根本无法承受。
更为严峻的形势是,在全国普遍出现学龄儿童人口下降、高考人数呈减少趋势的情况下,由于人口向发达地区流动、生育高峰到来等因素的影响,北京、上海以及广东未来参加高考的人数,将会呈现上升趋势。广东省本地高考生源以每年平均增加 4 万多人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到 2014 年和 2015 年将处于高峰期。因此,异地高考从 2016 年放开。
从这个意义上讲,异地高考看似在冲击当地人的高考特权,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平均分配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在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前提下,优质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高地”,从来都是 “兵家必争之地”。无条件地为一部分人放行,实际上是在向更多人表达出 “参与分享”的暗示,无论当地怎么设定社保年限、考生连续就学年限,都会让更多的人未雨绸缪地提前涌入,而城市人口的大量涌入,又会让当地制定的异地高考标准“飘上云端”,成为一种变相的 “高端人才引进”,而不是具有普惠性的 “异地高考方案”。
“如果异地高考方案对社会释放过高预期,为分享优质教育资源而举家迁移来京的情 况不是没有可能出现,可能引发‘教育福利拉动型’人口增长,北京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姚兵称, “到那时,不管是京籍还是非京籍,所有孩子受教育的权利都会打折扣。”
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谈到了北上广异地高考政策设置了过高的门槛,此事引发了争议,请概括争议焦点,并进行具体说明。
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不超过 2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