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族前身基本上是炎帝、黄帝所遗两大族构成,是称“华夏”(也有人认为“华夏”即生活在中原的民族,“夏,
题目
汉族前身基本上是炎帝、黄帝所遗两大族构成,是称“华夏”(也有人认为“华夏”即生活在中原的民族,“夏,大也。有礼仪谓之大;有文章谓之华”)。华夏是汉族的前身。汉族的观念产生于“五湖十六国”,固定下来更晚,因此书中常用“华夏以代汉族”。“中国”这个词最早出自周代的“何尊”(六十年代出土于宝鸡)的“余其宅兹中国”。对这段文字最后一句中“中国”的理解准确的是( )。(本题来源:步知刷题APP )
A、华夏民族生活的中心-中原一带
B、华夏民族的居住地
C、现今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D、现今中国大陆
题目属性
试题类型:片段阅读
考试类型:2015年国考真题
选项类型:单选题
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A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余其宅兹中国”的意思是“我”已经据有中国。周代在“五胡十六国”之前,根据材料,说明那时只有“华夏”的称谓,而“华夏”即生活在中原的民族。同时“宝鸡”位于我国北方“中原一带”。故答案为A。文段说的汉族的前身,中国的起源等等,不可能是现今,所以首先排除CD;B项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太过广泛,居住地很可能散布在很多不同的地方,所以不够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