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荒指血液偏型或告急现象,往往会出现在冬季和春节,特别是学生寒暑假期间。
2010年全国主要省会大多出现了采血困难的情况,昆明更是出现十年来最严重血荒。北京近日采血量也大降,血库库存仅为正常值一半。出现这一情况的主因是民众信任危机,因为曾经在献血过程中出现过一些诸如引发艾滋病的问题,但专家称,现在献血都是用一次性消毒用具,绝对安全,鼓励大家积极无偿献血需要对血液采集、运输、保管及使用有一整套的规范化管理。
新闻报道中关于成都用血浆浇花的丑闻让广大无偿献血者着实寒心了一把。宝贵的血液这样浪费不仅严重挫伤公众献血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这种极端个例暴露了血液采集、运输、保管等管理的极度混乱与不规范。
完善无偿献血保障体系 破解血荒难题
(直接表述了如何破解血荒难题,突出了“无偿献血保障体系”的重要性。)近期,昆明、南京、武汉、青岛等多个城市出现血荒,多家医院被迫推迟手术,甚至出现病人躺在手术台上“等血”的情况(以事实性案例引述议题)。卫生部统计显示,当前中国人口献血量仅为0.84%,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用数据进行对比说明,突出问题)。血荒问题愈演愈烈,逐渐蔓延至全国并成为常态,迫切需要完善无偿献血保障体系,破解血荒难题。(采用数据说明、中外比较的方式非常显性的展现了问题,顺势提出了“迫切需要完善无偿献血保障体系,破解血荒难题”的观点。)
造成我国血荒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献血相关法律法规滞后,法律条款内容不全面,献血人群不明确;管理不力,血液采集、运输、保管等管理的环节存在漏洞和不规范;缺乏激励措施,没有调动献血者的积极性;献血知识普及不够,民众对献血存在认知误区,导致血源主体过于单一。总之,我国无偿献血保障体系不完善(概括说明),为解决血荒问题,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完善献血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完善我国《献血法》(具体到某一部法律),细化条款内容,明确献血人群(明确主体),避免部分人员逃避献血,促使主动献血;完善违规操作处罚条例,提高违规操作成本,减少血液浪费(突出法律的内容,且与所存在的问题紧密衔接,体现了“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
第二,健全血液的管理机制,责任到人。一方面,完善血液采集、运输、保管等环节的管理,避免血液无端浪费。同时,加强信息公开,对血液的整个生产与消费流程进行透明化,特别是公开血液的用途,血液的储存状况;简化免费用血的流程与各种繁琐的手续,提高群众对血液站及用血医院的信任度。另一方面,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采血人员进行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比如在评优评先方面对工作积极的采血人员给予优先考虑,解决采血机构员工的懈怠问题,提高采血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明确献血的有偿贡献方案,促进公众献血积极性。(第三项措施以完善“管理机制”为切入点,从不同主体详细论证了如何提高相关主体的积极性,涵盖“一个主体措施,两个小分点”。)
第三,加强对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拓宽供血渠道(立足社会教育)。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提醒人们每天都有人需要血液制品,努力增强人们对献血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丰富宣传形式,通过电视、电台、专项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献血积极性。教育部门应把无偿献血知识列入学校教育计划,科技部门应将无偿献血知识纳入科普工作内容,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主流媒体的作用、宣传手段、学校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强化对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
第四,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促进采血方式的多样化、便捷化。设立充足的固定采血站以及流动采血车,全面覆盖献血群体;为想献血的民众提供固定献血站以及流动献血车的位置开网上搜索服务,方便民众献血;动用大量流动采血车到公司、学校等机构鼓励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献血。(通过借鉴国外经验,既体现了对材料的运用,同时也充实了措施、举措本身的角度。可见,申论写作,要善于运用材料。)
无偿献血,是社会救济体系的一种表现,是创造和谐社会、救死扶伤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准(强调无偿献血的意义)。通过拓宽供血渠道、健全管理机制等多项措施,完善无偿献血保障体系(强调对策),能为我国医疗工作提供有力的后盾,保证社会稳定有序发展。
此文在中政申论在线批改系统中得分为:26分
中政申论在线批改老师点评:文章有意识的从法制、管理方式、宣传教育、采血手段等方面分析了如何破解血荒难题,整个文章的目的性非常强,且内容都能紧扣“破解血荒难题”来展开,既有社会背景(现实),又有理论支撑,同时能够联系材料,展现了不错的综合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