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答题技巧_材料阅读之快读法

来源:步知资讯 时间:06-30 阅读:

  从近年的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来看,对阅读要求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要点更加隐蔽,表现为案例型材料的增加。所谓案例型材料实际就是讲故事、举例子为主的材料。案例材料作为一个例子,本身不重要,但是故事背后的道理希望考生能够读懂。对于考生来说,案例型材料好读、吸引人,却很难从中提取要点,但这恰恰就是考查重点。本期申论答题技巧教大家一个快速阅读材料的方法:快读法。

  快读法,顾名思义就是快速阅读。这一阅读方法只适用于案例型材料,阅读方法是一个公式: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启发。这个公式体现在一段案例型材料中,“主体”是“谁”在做,“处境”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中,“做法”很好理解,就是做了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总的来说只有两种,好或者坏,而“启发”是公式中最难的部分,也是常常会出题的点,一般需要考生自己去归纳得出。需要注意的是,这五个要素在一则材料中不一定能够找全。比如这样一段材料:

  “上世纪40年代末,日本为全力发展经济,将濑户内海沿岸选为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此后,这里便逐渐成了工业部门的下水道,工厂把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随意排入内海。1955年以后,濑户内海的污染日甚一日,原来十几年一次的赤潮,后来发展到一年几百次,鱼虾绝迹。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水俣病震惊了世界。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有关部门着手治理濑户内海。”

  在这段案例型材料中,“主体”是“日本”,“处境”是“全力发展经济”,“做法”主要是“把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随意排入内海”,“结果”在这则材料中比较多,有“污染日甚一日”、“赤潮一年几百次”、“鱼虾绝迹”、“发生水俣病”,而“启发”在材料中是找不到的。这时,我们可以概括地将这则材料的各个要素串联起来,就得出这样一个故事:日本为了发展经济,不注意环境保护,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内海,而导致了一系列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这时,“启示”很自然地就能够得出,即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用快读法梳理案例型材料,能够迅速、清晰地明白命题者想要通过这个案例说明什么道理。


责任编辑:lc_木子

① "步知网"上的内容(含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来源:步知网"的,版权均为"步知网"或步知公考所有,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步知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未注明来源:步知网"的文章、资料、资讯等,均为网络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和准确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步知网",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原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步知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