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考申论指导_综合分析三大题型辨别方式

来源:步知资讯 时间:08-30 阅读:

  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的综合分析题主要包括3类题型,3种类型的作答思路有一致性,但是具体的答题方法和重点、难点侧重有所不同。那么如何区分3种类型才能保障题型与方法的契合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

  如果是启示型的综合分析题,题干中必然包含“启示”二字,或者再题干中表明一些主体或区域在解决某问题的过程中尝试了一些做法,暗示我们再解决相同或相似问题时是否可以参照、借鉴他们的方法,例如在试卷原题问到“阅读‘给定资料4’”,谈谈你从中国高铁、中兴通讯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能分别获得哪些启示?”,或者是问到“如何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请你谈谈‘给定资料 1~3’对做好这方面工作有哪些启示。”

  相对于启示型分析而言,另外两类相对而言更难判断。如果是解释型综合分析常常包含“理解”、“见解”等词汇。例如,“给定资料 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

  二、把握题干中的作答对象

  但是,仅仅通过关键词来区分什么是解释型综合分析,什么是评论型综合分析还是稍显模糊,毕竟将几个动词的解析作为绝对的分类标准还是在科学性和严谨性方面存在欠缺的。那么,当关键词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时,我们要将关注焦点转移到作答对象本身。如果是解释型的综合分析,作答对象往往内容比较抽象、含义不清,需要做出解释工作。例如,“结合“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的理解。”其中,到底何谓“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究竟是什么,“创造”与“毁灭”之间的思辨关系在材料中又是如何体现的,都需要我们给出明确的解答。

  而反观评论型综合分析题,作答对象想要表明的观点往往一目了然,不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解释工作,但是对于观点本身是否合理、是否有可行性需要给出自己的结论。例如,2015“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材料2”,谈谈你的看法。”其中的内容我们更能轻松get到实质,但是针对新技术能否突破屏障这一疑问,我们需要给出明确的回应,无非是四种答案,一是可以突破;而是不可以突破;三是对于突破屏障有一定帮助但是并非决定性作用;四是虽然在突破屏障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还需其他因素给予辅助。

  通过以上方法考生们在面对万恶的综合分析题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准确判断出具体类型,从而根据不同的解题方法来迅速应对,把这类题目的分数拿下!大家也可使用步知公考名师大咖课程(花木君/风暴羚羊专栏)复习备考。

    相关推荐:2017年国考申论文章写作技巧汇总(立意、结构、标题、开头、结尾、热点全)

责任编辑:lc_木子

① "步知网"上的内容(含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来源:步知网"的,版权均为"步知网"或步知公考所有,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步知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未注明来源:步知网"的文章、资料、资讯等,均为网络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和准确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步知网",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原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步知网联系。